首页 > 新闻 > 网评 > 正文     濮阳网-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


市民“零意见”其实就是一种意见

作者:  文章来源:  字体:大  字体:   发布时间:2013-04-15 10:20:15   

    自去年11月东莞开展规范性文件征求意见以来,15份最终被通过的征求意见稿中,没有一份意见稿的投票人数超过一人,也无一人在上面反馈意见。(7月10日《南方都市报》)

    有关部门坦言,由于市民对公共议题的参与热情不高,民意征集遭遇尴尬。似乎如此“零意见”,怨不得政府,都是市民“惹的祸”。

    显然,这等说辞未免矫情。纵然市民热情不高,但是为什么呢?专家说这与东莞的人口结构有关。其实这也只是其中一个因素。从报道看,平台建立之初,参与人数并不少,随后急剧下降,直到而今“零意见”。理性分析,这绝对不是政府文件越来越无懈可击,尽善尽美,市民无意见可提,很可能是,提意见也没用,市民怕“征求意见”沦为走过场。

    有关方面也许不愿听这样的“意见”,问题是过去市民提了不少意见,政府采纳了多少?比如事关市民收入的个税修正案,当初全国、包括东莞市民参与热情都很高,几天时间便征集到23万条意见。可结果怎样?结果是“抵不上专家一句话”,最终没能在既定的3000元上增加分毫。热情的市民,只能无奈叹一句:又被实实在在地玩了一把。

    可见,市民“零意见”,政府当反思:是否准备不足,或缺乏诚意或方法欠妥?如果征集意见只是一个噱头,为的是走走过场,如同价格听证会成了涨价会,谁愿意浪费感情?或者公开征集意见的所谓公共议题大都与市民无关,市民的热情又从何而来?

    其实,市民这种“零意见”,本身就是一种意见,甚至是最大的意见。邓小平同志说过,怕就怕鸦雀无声。在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的环境下,政策制定由政府拍板转向公众决策已经成为必然选择。如果政府不能从“零意见”听出“意见”,进而反躬自问,改进作风,使公共决策民意最大化成为可能,这是最不妙的。



责任编辑:李俊